突兀
成語(Idiom):突兀(tū wù)
發音(Pronunciation):tū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突然出現或獨立于周圍環境之外,顯得突出而不協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突兀一詞形容的是某個事物在整體環境中顯得突然、突出和不和諧。它強調了與周圍環境或其他事物的不協調性。突兀可以用來形容物體、言語、舉止或行為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突兀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描述各種不協調的情況,例如某個建筑物在周圍環境中突然冒出來,或者某人的言行舉止與他人不符合。此外,突兀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在整體環境中顯得特別突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突兀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晉國大夫魏斯在齊國參加宴會。魏斯的舉止言談非常不合禮節,與周圍的賓客格格不入。因此,人們用“突?!眮硇稳菟呐e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突兀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高樓在平原上顯得非常突兀。
2. 他突然冒出來的問題讓大家感到非常突兀。
3. 她的舉止言談與她的身份非常突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突然突出”這個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突兀”這個成語。突然突出的事物往往會顯得突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突?!毕嚓P的成語,如“突如其來”、“突圍”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不協調的成語,如“格格不入”、“不倫不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今天看到一只突兀的彩蝶在花叢中飛舞。
2. 中學生(13-18歲):他的舉止言談在班級聚會中顯得非常突兀。
3. 大學生(19-22歲):這個新建的大樓在這個老城區顯得十分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