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殄
成語(Idiom):破殄(pò tiǎn)
發音(Pronunciation):pò t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破壞、毀滅、消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破壞殄滅。形容物體或事物被毀壞得一無所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災難、戰爭、破壞等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敗落、毀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書記載,東漢末年,當時有一位名叫王異的將軍,他為人殘暴好殺,專門搶掠百姓的財物。一天,他率領軍隊攻打一座城池,城內百姓無處可逃,只能被迫抵抗。最終,城池被攻破,百姓們被殺得七零八落,城池也被徹底摧毀。這個故事成為了人們形容毀滅、破壞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爭的破殄帶給人們無盡的痛苦。
2. 這場火災使整個村莊破殄于一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破殄”與毀滅、破壞的場景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加深記憶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破釜沉舟”、“破鏡重圓”等,擴展對于破壞、毀滅、重建等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會使人們的家園破殄。
2. 初中生:這場地震造成了城市的破殄,許多人失去了家園。
3. 高中生:經濟危機導致了企業的破殄,許多人失去了工作。
4. 大學生:環境污染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殄。
5. 成人:貪污腐敗會導致國家的破殄,損害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