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獻
成語(Idiom):赍獻(jī xiàn)
發音(Pronunciation):jī x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物資或精力等為他人或公共事業做出貢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赍獻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赍意為攜帶、負荷,獻意為奉獻、貢獻。赍獻意為攜帶著物資或精力為他人或公共事業做出貢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赍獻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為了他人或公共利益而努力付出自己的物力或精力。可以用于表揚那些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出貢獻的人,也可以用于鼓勵他人多為社會做貢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赍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七十四·孔子世家》中。當時,孔子的學生中有一位名叫子貢的學生,他為了拜訪孔子,不辭辛苦地長途跋涉,還要背負著禮物和書籍。這個故事表達了子貢對孔子的崇敬和對學習的熱愛,也象征了他的赍獻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赍獻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赍獻了對社會的熱愛。
2. 這位科學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赍獻了很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赍獻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背著一大堆東西,辛苦地為別人或公共事業做出貢獻的場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赍獻相關的成語,如“赴湯蹈火”、“舍己為人”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并了解更多關于奉獻精神的故事和事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赍獻我的零花錢給慈善機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赍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為將來做好準備。
3.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醫生,為社會赍獻我的醫術和愛心。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為社會發展赍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