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隱隱
成語(Idiom):轟轟隱隱
發音(Pronunciation):hōng hōng yǐn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或事物模糊、隱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轟轟隱隱是由兩個相同的詞語“轟”和“隱”組成的成語。轟指的是爆炸聲或巨大的聲音,隱指的是模糊、隱約。轟轟隱隱形容聲音或事物模糊、隱約,不清晰明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轟轟隱隱常常用來描述聲音模糊或事物不明確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遠處傳來的聲音、模糊的景象或者不清晰的感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轟轟隱隱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中,形容齊國的聲勢浩大、威勢強大。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聲音或事物模糊、隱約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轟轟隱隱是由兩個相同的詞語“轟”和“隱”組成的成語,形式上是一個重疊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遠處傳來轟轟隱隱的雷聲,預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
2. 在霧中行走,周圍的景物都顯得轟轟隱隱的,很不真實。
3. 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總是轟轟隱隱的,讓人難以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轟”和“隱”兩個字形象化地聯想起來進行記憶。例如,轟可以聯想到爆炸聲,而隱可以聯想到模糊、隱約的感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聲音或事物模糊、隱約相關的成語,如“模模糊糊”、“朦朦朧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聽到了轟轟隱隱的鞭炮聲,知道今天是春節。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回答總是轟轟隱隱的,我們都不知道她到底在說什么。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問題的答案轟轟隱隱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我需要進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