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針線
基本解釋
謂生活所需須求他人供給,即靠他人生活。《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只恨自己老了,等不及 重陽 兒成人長大,日后少不得要在大兒子手里討針線。”《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暗想:在這奴才手里討針線,好不爽利,索性將皮箱搬到院里,自家便當。”
成語(Idiom):討針線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zhēn x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勤勞節儉,不浪費針線等物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針線,是指為了不浪費針線等物品,人們會盡可能地將已經用過的針線重新利用起來。這個成語的含義是贊揚人們勤儉節約的品質,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勤勞節儉,不浪費物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贊揚勤儉節約的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場所或者教育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當時針線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物品,人們會盡可能地節約使用。因此,討針線成為了一個形容勤儉節約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討針線”,表示人們努力去獲取針線的行為。整個成語以“討”為動詞,表示行為的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勤勞節儉,從不浪費任何東西,真是個討針線的好人。
2. 她是個討針線的好學生,總是把用過的筆記本再利用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討針線”這個成語與勤儉節約的品質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非常勤勞節儉地去討取針線的情景,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與勤儉節約相關的成語,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精打細算”、“節衣縮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是個討針線的好人,她總是把用過的紙張剪成小塊再利用。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很討針線,他總是把用過的鉛筆削成短一點再用。
3. 高中生:我爺爺是個討針線的好人,他會把已經用過的線頭拆開重新纏起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