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頭小樣巾
基本解釋
頭巾名。《新唐書·車服志》:“文官又有平頭小樣巾,百官常服,同於庶人。”
成語(Idiom):平頭小樣巾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tóu xiǎo yàng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樣子或舉止不端正、不得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的儀態不端莊,舉止不得體,不符合社會禮儀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穿著、舉止、言行等不得體,不符合社會常規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平頭小樣巾》。故事講述一個賣布匹的小販,他為了賣掉自己的布匹,把自己的頭發剃得平平的,用一塊小巾子包住頭。這樣的舉止讓人覺得不得體,無法吸引顧客購買他的布匹。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的舉止不得體,不合規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平頭小樣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穿著邋遢,舉止不得體,真是個平頭小樣巾。
2. 這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很不得體,簡直就是個平頭小樣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平頭小樣巾”與一個儀態不端的人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不修邊幅”、“舉止得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衣服臟兮兮的,看起來像個平頭小樣巾。
2. 初中生:他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真是個平頭小樣巾。
3. 高中生:他的舉止不得體,言行舉止像個平頭小樣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