扆坐
成語(Idiom):扆坐
發音(Pronunciation):yǐ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坐得端正,姿態莊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扆,古代一種坐具,類似于現代的椅子。坐在扆上,需要保持身體端正,姿態莊重。因此,“扆坐”成語形容人坐得端莊,態度莊重,不隨便或懶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舉止莊重,特別是在正式場合或重要場合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楚國。楚國的國君屈原在位時,他的臣子們經常在扆上坐著聚會。屈原非常注重儀態和禮儀,他要求臣子們坐得端莊,舉止莊重。因此,“扆坐”成語就源自于這個歷史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扆坐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扆”和“坐”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莊嚴的儀式上,大家都扆坐著,不敢有絲毫懈怠。
2. 他扆坐在會議室里,一絲不茍地記錄著會議內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扆坐”想象成一個人坐在扆上,保持身體端正,姿態莊重的樣子。可以通過想象自己或他人扆坐的場景,加深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禮儀和儀態相關的成語,如“儀態萬方”、“舉止大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校園里,我們要扆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
2. 初中生:參加班級會議時,同學們都扆坐著,認真聽取班主任的安排。
3. 高中生:在學校的開放日活動中,我們要扆坐著接待來訪的家長,展示學校的風采。
4. 大學生:在學術研討會上,我們要扆坐在會場里,專心傾聽專家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