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羽
基本解釋
雜羽。《詩·秦風·小戎》“蒙伐有苑” 毛 傳:“蒙,討羽也。” 鄭玄 箋:“討,雜也。畫雜羽之文於伐。” 孔穎達 疏:“謂畫雜鳥之羽以為盾飾也。”
成語(Idiom):討羽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y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爭辯或辯論來獲取真理或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羽是由《莊子·讓王》故事中的一個典故演變而來。故事中,莊子和齊宣王辯論,莊子以“討羽”作為論據。莊子讓王以為羽毛是輕的,所以飛在空中,認為羽毛是輕的;而骨頭是重的,所以掉在地上,認為骨頭是重的。莊子通過這個例子告訴齊宣王,羽毛和骨頭本身并沒有輕重之分,而是因為環境的影響才有了不同的結果。因此,討羽的含義是通過辯論或爭辯來探求真理或解決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羽常用于寫作、口語、辯論等場合,用來表達通過辯論或爭辯來尋求真理或解決問題的意思。比如在辯論賽中,可以使用討羽來表示通過辯論來尋求真理的過程;在寫作中,可以使用討羽來表達通過思考和辯證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讓王》故事是討羽這個成語的起源。故事中,莊子和齊宣王辯論,通過讓齊宣王思考羽毛和骨頭的輕重之間的關系,莊子以討羽作為論據,讓齊宣王明白真理并解決了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討羽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討”和賓語“羽”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通過激烈的辯論來討羽,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2.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通過討羽來找到正確的答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討羽的發音與“討論”進行聯想。同時,可以將莊子和齊宣王的故事與討羽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莊子·讓王》故事,了解更多關于莊子和齊宣王的哲學思想和思考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通過討羽來找到了正確的答案。
2. 初中生:在辯論賽中,我們使用討羽來尋求真理。
3. 高中生:討羽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通過辯論來解決問題。
4. 大學生:在學術界,討羽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通過辯證的方式來探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