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
基本解釋
◎ 文苑 wényuàn
[literary world] 文人聚集的地方;文壇
晉世文苑,足儷 鄴都。——《文心雕龍·才略》
詳細解釋
猶文壇、文學界。舊史中多立文苑傳,記載文士的言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觀夫 后漢 才林,可參 西京 ; 晉 世文苑,足儷 鄴都 。” 唐 韋應物 《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一侍御》詩:“文苑臺中妙,冰壺幕下清。” 清 黃遵憲 《歲暮懷人》詩:“他年番社編文苑,初祖開山天破荒。” 魯迅 《且介亭雜文·韋素園墓記》:“文苑失英,明者永悼。”
成語(Idiom):文苑(wén yu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én y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學藝術(shù)的殿堂,也泛指文學藝術(shù)領(lǐng)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苑是由“文”和“苑”兩個詞組成的,其中,“文”表示文學、文章,而“苑”表示園地、場所。成語“文苑”指的是文學藝術(shù)的殿堂,指代文學藝術(shù)領(lǐng)域的精英人士。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學才華或文化修養(yǎng)很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文學藝術(shù)領(lǐng)域的成就或造詣很高,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或組織在文學藝術(shù)方面的聲望和影響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文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詩人杜甫的《秋興八首》之一《秋夕》中的一句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其中的“文苑”一詞最早用來形容詩人杜甫所在的文學藝術(shù)圈子,后來逐漸成為指代文學藝術(shù)領(lǐng)域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文苑”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文學界被譽為文苑中的翹楚。
2. 這個詩人是當代文苑的瑰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文苑”想象成一個文學藝術(shù)的花園,里面有各種各樣絢麗的文學作品和才華橫溢的文學人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文學藝術(shù)相關(guān)的詞語,了解更多關(guān)于文學藝術(shù)的知識,如古代文學作品、文學流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夢想將來能成為文苑中的一顆明星。
2. 初中生:他在文苑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3. 高中生:她是我們學校文苑的佼佼者,多次獲得文學比賽的獎項。
4. 大學生:他在大學期間積極參加文學社團活動,為文苑增添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