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馬赤
成語(Idiom):探馬赤
發音(Pronunciation):tàn mǎ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探察敵情,偵察敵軍的斥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探馬赤是指古代戰爭中派出的偵察兵,負責探察敵人的動向和情報。這個成語比喻通過偵察、觀察等方式獲取信息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具有敏銳觀察力和善于發現問題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從事情報工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探馬赤最早出現在北魏時期的《魏書·王質傳》中。當時,北魏的王質在攻打南方的齊國時,派出了一支精銳的偵察隊,負責探察敵情。這支隊伍被稱為“探馬赤”,后來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察力很敏銳,就像一個探馬赤一樣。
2. 作為一名記者,他經常扮演探馬赤的角色,搜集各種新聞線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勇敢的士兵騎著馬,穿越敵人的陣地,悄悄地探察敵情,就像探馬赤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軍事、偵察相關的成語,如“耳目一新”、“暗度陳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要像探馬赤一樣,觀察周圍的環境,保護好自己。
初中生:老師經常布置一些任務讓我們去探馬赤,了解新的知識。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探馬赤,為國家的安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