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鳥觸籠(qióng niǎo chù lóng)
發音:qióng niǎo chù lóng
基本含義:比喻境遇不好的人陷入困境,無法自拔。
詳細解釋:窮鳥觸籠源自《莊子·外物》:“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笱蛇鼓瑟,蠶食螟蛉,古之善用心者也。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無求諸人之器,則為王道。窮鳥觸籠,其羽毛焉喪?之子于歸,官人于楚,君乎!自牧也。”意思是,鳥兒將要死亡時,它的鳴叫聲是悲傷的;人快要死亡時,他的言辭是善良的。君子所重視的是三個方面的道德修養:舉止動容,遠離傲慢;面色端正,近乎可信;言辭氣度,遠離卑鄙。笱中的蛇被擊打,箏上的琴被彈奏,這是古人善于運用心計的表現。因此,君子先修己身,然后尋求他人;若不修己身,卻要指責他人,就是違背王道。窮鳥觸籠,它的羽毛怎么會不喪失呢?主要意思是比喻境遇不好的人陷入困境,無法自拔。
使用場景: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因為各種原因而陷入困境,無法擺脫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自己的無知、愚昧等原因而陷入困境。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來源于莊子的一篇文章,文章中通過鳥兒和人的比喻,說明了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成語結構:窮鳥觸籠的結構是由“窮鳥”和“觸籠”兩個詞組成,其中“窮鳥”指的是境遇不好的人,“觸籠”指的是陷入困境無法自拔。
例句:
1. 他因為一時的沖動,陷入了貸款陷阱,如今成了窮鳥觸籠。
2. 這個年輕人因為家庭貧困,一直處于窮鳥觸籠的狀態。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只鳥被困在一個籠子里,無法自由飛翔,表示一個人陷入困境無法自拔。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哲學觀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小鳥被困在籠子里無法飛翔,就像窮鳥觸籠一樣可憐。
初中生:他因為家庭貧困,一直處于窮鳥觸籠的狀態,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高中生:這個社會存在著很多窮鳥觸籠的人,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種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