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鏌
基本解釋
亦作“ 干莫 ”。古代名劍“干將”、“莫邪”的并稱。亦泛指利劍。 唐 張九齡 《故太仆卿上柱國華容縣男王府君墓志》:“揮干鏌之鋒,截無不斷。” 宋 王禹偁 《酬種放徵君》詩:“褒我塵埃韻,鉛刀化干鏌。” 明 徐芳 《城門高》詩:“直取龍津為窟宅,干莫夙駕蚪螭驂。” 清 林則徐 《題潘功甫舍人宣南詩社圖卷》詩:“連璧 潘郎 最年少,豪端光燄騰干莫。”參見“ 干將 ”。
成語(Idiom):干鏌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m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行為有違常理,違背道義,不合情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鏌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意為做,做事,而“鏌”則指鏌铘,是古代一種用于祭祀的銅器。干鏌的意思是指人的行為超出了正常的范圍,違背了道義和常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鏌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不合情理,違背道義??梢杂脕砼u某人的行為不正當或出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鏌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禮記·玉藻》。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曹伯的人,他的行為舉止常常違背常理和道義。一次,曹伯參加了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他竟然將祭祀用的鏌铘砸碎了,完全不顧禮法和常理。因此,人們用“干鏌”來形容他的行為荒唐可笑,違背常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鏌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是動詞,意為做,而“鏌”是名詞,指祭祀用的銅器。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人的行為超出了正常的范圍,違背了道義和常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真是干鏌,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
2. 這種違法行為簡直就是干鏌,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鏌”與“干瞪眼”進行聯想。干瞪眼是形容人眼睛睜得大大的,沒有神采,表示迷?;驘o所適從。干鏌則是形容人的行為違背常理,不合情理。通過聯想兩個相似的詞語,可以幫助記憶干鏌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干巴巴、干凈利索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太干鏌了,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他的作弊行為真是干鏌,嚴重影響了考試的公平性。
3. 高中生:他的言論完全違背了道義,簡直是干鏌至極。
4. 大學生:他的行為干鏌不堪,完全不顧他人的感受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