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瞶
成語(Idiom):聾瞶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m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對外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或不關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聾瞶是由“聾”和“瞶”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聾指聽力喪失,瞶指視力喪失。合在一起形成了聾瞶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對外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或不關心,就像是聾子和瞎子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人對一些重要的事情漠不關心、無動于衷的情況。比如,當一個人對國家大事或重大事件漠不關心時,可以說他是聾瞶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聾瞶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平準書》。故事中,晉國公子重耳被困在齊國,他的妻子公主田氏得知后,心急如焚,一直在等待重耳的歸來。然而,重耳卻在外面游山玩水,對家中發生的事情毫不關心。后來,重耳回到晉國,發現家中發生了很多變故,他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聾瞶行為是多么的不負責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聾瞶是由形容詞“聾”和“瞶”組成的形容詞性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社會問題完全聾瞶,從不關心。
2. 這個領導對員工的建議總是聾瞶不聞。
3. 學生們對老師的教育完全聾瞶,不加以重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既聾又瞎,對外界的事情一無所知,完全不關心。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聾子啞巴、瞎子摸象等,來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課堂上的問題完全聾瞶,從不回答老師的提問。
2. 初中生:我覺得政治課很無聊,所以對老師講的內容完全聾瞶。
3. 高中生:有些同學對社會問題漠不關心,完全聾瞶了現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