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垢
基本解釋
佛教語。煩惱。《無量壽經》卷下:“開神悅體,蕩除心垢。” 燝興 疏:“心垢者,煩惱之名。” 南朝 梁武帝 《凈業賦》序:“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有動則心垢,有靜則心浄。” 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詩:“心垢都已滅,永言題禪房。”
成語(Idiom):心垢
發音(Pronunciation):xīn g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中的污穢、惡劣的品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心垢意為人心中的不好的品性或惡劣的思想和行為。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內心的陰暗面,是對人品、道德的貶低和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心中的陰暗、惡劣的品性,用以警示人們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心垢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魏策一》:“心垢而不可去也。”這句話意為內心的骯臟和惡劣是無法擺脫的。后來,人們引申為心中的不好的品性或惡劣的思想和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心垢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心”和“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內心的心垢使得他無法與人和睦相處。
2. 那個人心中的心垢越來越多,已經無法改變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顆心上有一層污垢,表示人內心的陰暗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其他與心理、道德品質相關的成語,如“心靈手巧”、“心直口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心垢讓他變得很壞,不喜歡和他一起玩。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努力改掉自己心中的心垢,做一個好人。
3. 高中生:在現實社會中,很多人都有心垢,我們要保持自己的善良和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