鲊甕
成語(Idiom):鲊甕(zhá wèng)
發音(Pronunciation):zhá w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言辭惡劣、毫無底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鲊甕是指古代盛酒的甕,因為甕內有殘留的酒漬,故而發出難聞的臭味。這個成語比喻人的言辭惡劣、毫無底線,形容其言辭惡劣、下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辭惡劣、下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沒有道德底線、說話惡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名叫子犯的人,他是一個言辭惡劣、毫無底線的人。有一次,他參加了一個宴會,在那里喝酒作樂。他喝醉了之后,他在甕里解手,弄得滿屋子都是臭味。從此,人們用“鲊甕”來形容言辭惡劣、下流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鲊甕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鲊”和“甕”兩個詞組成,其中,“鲊”表示惡劣、下流,而“甕”則表示容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如同鲊甕一樣,毫無底線。
2. 這個政治家的演講充滿了鲊甕的氣息,令人感到惡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甕里面充滿了臭味的場景,以此來聯想到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言辭惡劣、下流相關的成語,例如“飲鴆止渴”、“口蜜腹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話說得像鲊甕一樣臭。
2. 初中生:這個人的言辭真是鲊甕,沒有一點道德底線。
3. 高中生:那個政客的演講充滿了鲊甕的氣息,讓人非常不舒服。
4. 大學生:他的言辭惡劣,毫無底線,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鲊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