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
成語(Idiom):師曠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k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學問淺薄,知識貧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師曠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師指老師、導師,曠指空虛、缺乏。師曠形容一個人在學問上沒有受到良好的指導,知識淺薄,學識貧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師曠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領域的知識水平不高,學識不夠豐富。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些教育機構或教師教育質量不好,沒有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指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魏其武安侯曾經招收了一位名叫公孫賈的學生為徒弟,希望能夠傳授他自己的學問。然而,公孫賈學習不用心,經常偷懶,沒有好好學習。最后,魏其武安侯感嘆道:“我是個好老師,可惜收了一個師曠。”從此,人們用“師曠”來形容學問淺薄,知識貧乏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讀了很多書,但是還是個師曠,對很多基本概念都不了解。
2. 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很差,出來的學生都是些師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師曠”拆分為“師”和“曠”。師可以理解為老師,曠可以理解為空虛。將兩個字拆開來理解,就可以記住師曠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學問、知識相關的成語,例如“學富五車”、“溫故知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同桌學習很不用心,成績一直很差,真是個師曠。
2. 初中生:他雖然上了很多培訓班,但還是個師曠,對很多基礎知識都不了解。
3. 高中生:他在大學申請時發現自己的學術水平太低,意識到自己是個師曠,決定加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