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簶
成語(Idiom):胡簶(hú lú)
發音(Pronunciation):hú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舉止言談輕佻放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胡簶是一個由“胡”和“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胡”指的是胡人,即指北方民族,而“簶”是指一種用竹子制作的笛子。胡人的笛子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輕佻放蕩的樂器,因此,胡簶這個成語也就借指人的舉止言談輕佻放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胡簶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舉止輕佻,言談放蕩,不守禮法,不拘小節。可以用于形容某個人的行為舉止不得體,或者形容某個場合的氛圍輕浮不正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胡簶這個成語最早出自《禮記·雜記上》:“胡人吹簶,南人吹筑,非禮也。”這句話中,胡人吹簶被認為是一種不符合禮儀的行為,因此,胡簶成了輕佻放蕩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胡簶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總是胡簶不拘,很不得體。
2. 這個聚會太胡簶了,大家都在放肆地喝酒跳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胡簶”聯想成一個人吹著胡人的笛子,舉止輕佻放蕩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胡作非為”、“胡說八道”等,來擴大對于輕佻放蕩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很胡簶,老師常常批評他。
2. 初中生:班里有個男生總是胡簶地逗女生笑。
3. 高中生:這個電影的情節太胡簶了,不符合現實。
4. 大學生:他在社交場合總是胡簶放蕩,給人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