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玉
成語(Idiom):鳴玉(míng yù)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被埋沒而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鳴玉,比喻有才能的人沒有得到重用或發揮自己的才能,而默默無聞。鳴玉是一個古代的樂器,代表著美好的音樂才能。然而,如果玉石沒有被敲擊,發出美妙的聲音,那么它的價值就無法得到體現。類似地,如果有才能的人沒有得到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那么他的才能就會被埋沒,無法發揮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鳴玉常常用于形容有才能的人在某個領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或被埋沒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在職場上沒有得到提升的人,或者是在學術界沒有被重視的學者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有記載:晉國有一位名叫鳴玉的樂師,他擅長演奏樂器,音樂才華非常出眾。然而,他在晉國宮廷中默默無聞,沒有得到重用和賞識。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成成語“鳴玉”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鳴玉,雖然才能出眾,但卻沒有得到機會展示。
2. 這位年輕的畫家是個鳴玉,他繪畫技巧高超,但還沒有被大眾所認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鳴玉”與有才能的人沒有得到發揮的情景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聯想。可以想象一個有才華的音樂家被埋在土里,沒有得到敲擊,發出美妙的音樂。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樂器鳴玉的相關知識,以及古代音樂文化的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朋友是個鳴玉,他會彈吉他可是從來不表演。
2. 初中生:我覺得我在學校是個鳴玉,老師沒有發現我的才華。
3. 高中生:他是個鳴玉,雖然成績很好但是沒人注意到他的其他才能。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有很多鳴玉,他們有很多潛力但是沒有機會展示。
5. 成年人:我覺得我在公司是個鳴玉,雖然工作能力強但是沒有得到提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