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墓軾閭
成語(Idiom):封墓軾閭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mù shì lǘ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掩埋、封閉墓地,使其不再被人所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封墓軾閭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它來源于《左傳·襄公十一年》。原本是指晉國的襄公在位時,因為害怕受到被封建制度束縛的限制,所以在位期間不去墓地祭祀祖先,也不去公祠祭拜先祖,而將墓地封閉起來,使其不再被人所知。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指不去祭祀祖先或不去公祠祭拜先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封墓軾閭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忘記自己的根源、不重視先祖或不敬仰祖先的行為。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重視傳統文化和家族紐帶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忘記自己過去或背棄自己根源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記載,晉國的襄公在位時,他害怕受到被封建制度束縛的限制,所以他不去墓地祭祀祖先,也不去公祠祭拜先祖,而將墓地封閉起來,使其不再被人所知。這個行為被后人稱為“封墓軾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封墓軾閭”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封”、“墓”、“軾”和“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封墓軾閭,不去祭祀祖先,被人認為是對家族的不尊重。
2. 這個人忘記了自己的根源,封墓軾閭,不再關心家族的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每個字的發音與形狀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封”字的發音“fēng”可以聯想為風,表示封閉;“墓”字的發音“mù”可以聯想為墓地;“軾”字的發音“shì”可以聯想為石頭,表示堅固;“閭”字的發音“lǘ”可以聯想為路,表示通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封建制度以及祭祀祖先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們封墓軾閭,不再去祖先墓地祭祀,因為他們忙著玩游戲。
2. 初中生(13-15歲):他們封墓軾閭,不再去公祠拜祖先,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傳統沒有意義。
3. 高中生(16-18歲):他們封墓軾閭,不再重視先祖,因為他們更關注個人的發展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