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屈
成語(Idiom):聱屈
發音(Pronunciation):áo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拗口、晦澀難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聱屈是由“聱”和“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聱指言辭拗口、晦澀,屈指難以解釋。這個成語形容言辭難以理解、晦澀難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聱屈一詞常用于形容文章、講話或思維方式晦澀難懂,難以理解的情況。可以用于文學評論、教育討論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內篇·養生主》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去請教莊子,莊子用一些晦澀難懂的詞語回答他,使他感到非常困惑。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形容晦澀難懂的言辭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聱屈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的順序不可顛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寫得太聱屈了,我看不懂。
2. 他的演講總是聱屈,聽得人云里霧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聱屈”聯想為“傲骨”,表示言辭高傲、拗口難懂。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晦澀難懂的成語,如“晦澀”、“深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書的內容太聱屈了,我看不懂。
2. 初中生:老師講的數學題太聱屈了,我聽不明白。
3. 高中生:這篇文章措辭太聱屈了,讀起來很費勁。
4. 大學生:這位教授的講座內容太聱屈了,我跟不上他的思路。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