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炰
基本解釋
亦作“ 毛炮 ”。將整個牲畜(多為小豬)連毛投置火中去毛烤炙致熟。《詩·魯頌·閟宮》:“毛炰胾羹,籩豆大房。”《周禮·地官·封人》:“歌舞牲,及毛炮之豚。” 鄭玄 注:“毛炮豚者,爓去其毛而炮之,以備八珍。” 段玉裁 曰:“ 鄭 意:《詩》《禮》言‘毛炮’者,毛謂燎毛,炮謂裹燒。”見《說文·火部》“炮”字注。 漢 張衡 《東京賦》:“毛炰豚胉,亦有和羹。”
成語(Idiom):毛炰(máo liáo)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l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形容人或事物稀少、不值得一提,毫無價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炰一詞由“毛”和“炰”兩個字組成。“毛”意為極小、微不足道,“炰”意為殘破的瓦片。合在一起,形容事物數量極少、價值非常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數量極少、價值低微,或者用來嘲諷某人或某事的無足輕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七年》中有一則故事,描述了齊國的一位官員向國君推薦一位名叫毛炰的人。國君對此感到疑惑,因為毛炰在國家并無任何貢獻。于是,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用來形容毫無價值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太毛炰了,完全不值得我們去理會。
2. 這個項目的利潤只有毛炰,根本沒有什么意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毛炰”與“毫無價值”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數量稀少、價值低微的成語,如“九牛一毛”、“瑣屑之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小偷偷的東西只有毛炰一樣多。
2. 初中生:這個電影票打折后只要一毛錢,真是毛炰價。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觀點毛炰到令人發指,完全沒有邏輯性。
4. 大學生:這個實習機會對我的職業發展幾乎沒有任何幫助,簡直是毛炰一樣的存在。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毛炰”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