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
基本解釋
(1).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晉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昔 黃帝 作《云門》, 堯 作《咸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漢 。《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圣而課試之文不垂。” 胡三省 注:“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漢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 三國 魏 曹冏 有《六代論》,論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齊書·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 曹冏 論之當矣。”
(4).指 三國 吳 、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 齊 、 梁 、 陳 。 唐 李白 《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宋 賀鑄 《水調歌頭·臺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詩:“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 魯迅 《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
成語(Idiom):六代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家族的六代人,也可泛指輩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代是指家族的第六代人,也可以表示家族的輩分。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家族世代相傳,代代傳承的意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族的延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因此“六代”也象征著家族的繁榮和昌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家族世代相傳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強調家族的重要性和傳承價值。它可以用在家庭聚會、祖先紀念活動、家族族譜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其中太史公指的是史書的作者司馬遷。他在自序中提到:“世之言曰:‘六十而耳順。’吾嘗校之,至六代耳。”意思是說,世人常說“六十歲時,耳朵聽得最清楚”,我曾經考證過,確實是從家族的六代人開始耳朵才變得靈敏。從此,六代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家族的繁榮和傳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代的成語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家族有著六代人的輝煌歷史,我們要好好傳承下去。
2. 這個家族的六代人都是醫生,傳承了幾百年的醫學智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家族的族譜,上面寫著六代人的名字和頭像,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家族文化感興趣,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家族傳承和家族價值的知識。你也可以學習一些其他與家族相關的成語,如“世代相傳”、“家學淵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的家族已經有六代人了,我要好好學習,將來也要為家族爭光。
2. 小學生:我家族的六代人都是畫家,我也想繼承家族的藝術傳統。
3. 中學生:我對家族的歷史很感興趣,我正在研究我們家族的族譜,希望了解更多關于六代的故事。
4. 高中生:我家族的六代人都是醫生,我也想繼承家族的醫學傳統,為人民健康貢獻力量。
5. 大學生:在家族的六代人中,有很多成功的人,我要努力學習,為家族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