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跚
成語(Idiom):盤跚(pán shān)
發音(Pronunciation):pán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時搖搖晃晃,不穩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
盤跚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行走時搖搖晃晃,姿態不穩定的樣子。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疲勞、醉酒、受傷或其他原因而行動困難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盤跚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行走或站立時表現出不穩定的姿態。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因為疲勞、酒后或受傷而步履蹣跚的情況。例如,你可以說一個人走路像盤跚的醉漢,表示他走路不穩定,像是喝醉了一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
盤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鶴鳴》中,其中描述了一只鶴的行走姿態:“鶴發于飛,先集而后盤跚。”意思是鶴飛翔時先集結在一起,然后才盤跚地行走。從這個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盤跚一詞最初是用來形容鶴的行走姿態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
盤跚是一個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動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盤”表示行走時搖搖晃晃,而“跚”表示行走時姿態不穩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搖搖晃晃,像個盤跚的醉漢。
2. 由于受傷,他只能盤跚著走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為了記憶盤跚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醉酒或受傷而行走搖搖晃晃的樣子。你可以嘗試畫一個搖搖晃晃的人,或者想象自己在搖晃的甲板上行走,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如果你對盤跚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行走相關的成語,如“步履維艱”、“蹣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因為腳受傷,所以走起路來像個盤跚的小鴨子。
2. 初中生(13-15歲):他喝了太多酒,走路的時候像個盤跚的醉漢。
3. 高中生(16-18歲):她疲勞不堪,走路的時候搖搖晃晃,像個盤跚的老人。
4. 大學生(19-22歲):他因為剛做完手術,所以走路時姿態不穩定,像個盤跚的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