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累
成語(Idiom):俗累
發音(Pronunciation):sú l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庸俗淺薄、不高尚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俗累是由“俗”和“累”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俗”表示庸俗、淺薄的意思,“累”表示事物繁多、雜亂的意思。合在一起,形容人或事物庸俗淺薄、不高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思想、品德或事物的質量低劣、不值得稱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俗累”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續齊諧記》中。故事記載,梁武帝時期,有一位名叫劉智的官員,他在宴會上表現出庸俗淺薄的品質,引起了大家的不滿和嘲笑。于是有人寫了一首詩來諷刺他:“俗累滿身盡出來,一篇文章一篇杯。罵他不是為罵他,罵他作為罵他杯。”這首詩中的“俗累”一詞就是指劉智庸俗淺薄的形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電視劇的劇情俗累,毫無新意。
2. 這家餐廳的菜品質量低劣,太過俗累。
3. 這位明星的形象越來越俗累,失去了原本的風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俗累”與庸俗淺薄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或者將其與不值得稱道的人或事物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庸俗淺薄相關的成語,如“庸俗”、“淺薄”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舉止非常俗累,沒有任何風度。
2. 初中生:這本書的情節俗累,毫無新意。
3. 高中生:這個電視劇的劇情太過俗累,完全不值得一看。
4. 大學生:她的言行舉止透露出一種俗累的氣息,讓人不敢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