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傳臚
基本解釋
科舉時代,殿試后宣讀皇帝詔書和登第進士名次,叫傳臚。 清 制,四月二十一日殿試,二十五日傳臚。殿試后,閱卷大臣列甲第名次,進呈欽定,于二十四日先拆前十卷,按名引見,叫小傳臚。參閱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傳臚》。
成語(Idiom):小傳臚
發(fā)音(Pronunciation):xiǎo chuán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才能或品德雖然不高,但卻能發(fā)揮出很大的作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傳臚是一個由“小”、“傳”、“臚”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小”表示程度小、地位低,“傳”表示傳達、傳播,“臚”表示官職低下的官員。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的才能或品德雖然不高,但卻能發(fā)揮出很大的作用。它強調(diào)了人的價值不僅僅取決于地位和資歷的高低,而是要看個人的能力和貢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傳臚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地位低微、卻能夠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可以用來表揚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默默奉獻的人,以及那些雖然身份低微、但能夠發(fā)揮巨大作用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小傳臚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唐代的一位官員有關。據(jù)傳,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楊宗保的官員,他雖然是一個臚員(官職低下的官員),但卻以聰明才智、勤勉工作而聞名。他在任職期間,不僅為政府做出了重要貢獻,還受到了皇帝的賞識和表揚。因此,人們將他稱為“小傳臚”,以表彰他在地位低微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成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小”、“傳”、“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盡管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員工,但他在公司的技術方面起到了小傳臚的作用。
2. 這位老師雖然地位不高,但他在教育事業(yè)中發(fā)揮了小傳臚的作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小傳臚”聯(lián)想為一個小小的傳聲筒,即使體積小,但聲音卻能傳得很遠。這個聯(lián)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才能和地位相關的成語,比如“臥薪嘗膽”、“錦上添花”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盡管他只是一個班級的小學生,但在組織活動方面起到了小傳臚的作用。
2. 初中生:這位同學雖然年紀小,但在科學競賽中發(fā)揮了小傳臚的作用。
3. 高中生:盡管他在學校的地位不高,但他在學生會中起到了小傳臚的作用。
4. 大學生:盡管他只是一個學生社團的成員,但他在組織活動中發(fā)揮了小傳臚的作用。
5. 成年人:他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職員,但在工作中起到了小傳臚的作用,受到了同事們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