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臚
基本解釋
《漢書·叔孫通傳》:“大行設九賓,臚句傳。”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上傳語告下為臚?!焙笠蛞浴皾h臚”指帝王的詔旨。 元 周伯琦 《紀恩三十韻》:“視學瞻 周 禮,圜門聽 漢 臚?!?/p>
成語(Idiom):漢臚
發音(Pronunciation):hàn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君主傳遞國書或奏章的使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漢臚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漢指的是漢朝,臚指的是臚陳,即傳遞。漢臚原指漢朝時為君主傳遞國書或奏章的使臣。后來,這個成語也引申為傳遞消息或傳遞重要文件的使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漢臚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來比喻傳遞信息或傳遞重要文件的人??梢杂迷诟鞣N正式場合,如會議、公文交流、新聞報道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歷史記載,漢臚最早出現在《史記》中,記載了漢朝時期的使臣傳遞國書的場景。漢朝時期,為了維護朝廷的威嚴和國家的統一,派遣漢臚使者傳遞國書和奏章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漢臚成為了傳遞消息和重要文件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漢臚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任命為漢臚,負責向外交部傳遞重要文件。
2. 這位記者是國際新聞的漢臚,經常傳遞重要的國際消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漢臚成語與傳遞信息的形象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使者手持國書,向君主傳遞重要文件的場景,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傳遞信息和使者相關的成語,例如“使者”、“傳遞”、“國書”等,可以進一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班級里的漢臚,負責將老師布置的作業傳遞給同學們。
2. 初中生:在古代,漢臚是非常重要的職位,他們要負責向君主傳遞國書。
3. 高中生:現代漢臚的工作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和傳真來完成,更加方便和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