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笠辭
基本解釋
日本 人 阿部仲麿 ,字 三笠 , 奈良 時代來 唐 ,將歸,作《望月歌》,世稱《三笠辭》。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之十五:“即今隔海同明月,我亦高吟《三笠辭》。”原注:“ 仲麿 使於 唐 ,將還,從 明州 上舟,望月作歌,世傳為絶唱,《三笠山辭》是也。”
成語(Idiom):三笠辭(sān kǎo cí)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ān kǎo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說話或文章有深度、有見地,言辭高妙。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笠辭源自中國古代的《詩經(jīng)》,其中的《三笠》是指一種烏黑的毛皮,而《辭》是指言辭、詞句。三笠辭形容人的言辭高妙,有深度,有見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辭或文章有深度、有見地,表達(dá)出對其言辭的贊賞和欽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笠辭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小雅·大東》中的《三笠》一詩中。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烏黑的毛皮,通過對毛皮的描繪,表達(dá)了對毛皮的美好贊美之情。后來,人們將“三笠”與“辭”結(jié)合起來,用來形容人的言辭高妙。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笠辭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三笠辭,讓人受益匪淺。
2. 這篇文章的寫作水平非常高,可以說是一篇典型的三笠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笠辭”與高質(zhì)量的言辭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高妙的言辭,如三笠般黑色的毛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更多與言辭、寫作相關(guān)的成語,如“辭章句短”、“文思泉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的講解真是三笠辭,我聽得很開心。
2. 初中生:這篇作文的語言表達(dá)非常好,簡直是一篇三笠辭。
3. 高中生:他的演講非常有深度,言辭高妙,真是一位三笠辭的演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