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基本解釋
書刊上的目錄。表示內容的篇目次序。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姜白石 《絳帖平》,乃就東庫本有字號者著録,其書僅存六卷,‘河’字以下全闕,蓺林咸謂憾事。幸目次備詳總録,鑑古者資以攷證。”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翁文恭公日記》共四十冊, 涵芬樓 影印。后有目次。”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table of contents; contents
成語(Idiom):目次(mù cì)
發音(Pronunciation):mù c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籍或文件的目錄或目錄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次是指書籍或文件中列出各章節、內容的清單或索引。它通常位于書籍或文件的開頭部分,用于幫助讀者快速查找所需的信息或內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目次一詞常見于書籍、報紙、雜志等文字類出版物中。在閱讀大篇幅的文章或研究報告時,可以通過目次快速定位到感興趣的章節或內容,提高閱讀效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次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書籍編纂時期。在古代,由于沒有印刷術,書籍的復制和傳播都是通過手工抄寫完成的。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和查找,編寫者會在書籍的開頭列出各章節的標題,并給予編號或標注,形成目錄。隨著時間的推移,目錄逐漸演變成了目次這一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的目次非常清晰,讓我能夠快速找到所需的內容。
2. 請你翻到目次頁,看看這本雜志有哪些有趣的文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目次這個詞語:
將“目”字聯想為眼睛,表示觀察、察看;將“次”字聯想為次序、順序。結合這兩個意思,可以想象在書籍中通過目次來觀察、察看書籍的順序和內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書籍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目不忍睹”、“目光如豆”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給我們的繪本加了目次,方便我們找到自己喜歡的故事。
2. 小學生:我在寫作文之前,先整理了一個目次,把各個段落的主題都列好了。
3. 初中生:我喜歡在看小說之前先看一下目次,這樣可以提前了解故事的大致情節。
4. 高中生:我在寫論文之前,會先制作一個詳細的目次,方便整理和組織思路。
5. 大學生:這本教材的目次設計得很巧妙,讓我能夠快速找到需要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