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邦
成語(Idiom):危邦(wēi bāng)
發音(Pronunciation):wēi b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處于危險的境地,面臨滅亡的危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危邦是由“危”和“邦”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危意味著危險、不安全,邦指的是國家、國家的政權。危邦形容一個國家處于危險的境地,面臨滅亡的危險。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國家或政權的危機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危邦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國家政權岌岌可危、面臨滅亡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戰亂、內亂、政變等導致國家政權崩潰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比喻個人、團體或組織在某種危險的境地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危邦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故事講述了魯國在周文王時期,因為魯桓公不聽忠言,國家陷入了危機之中。魯國的大夫季孫氏為了拯救國家,找到了周文王,請求幫助。周文王接受了季孫氏的請求,親自率領大軍前來救援,最終成功拯救了魯國,使其免于滅亡。這個故事中的“危邦”一詞,形象地描述了魯國陷入危機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危邦”的結構是“危”+“邦”,其中“危”是形容詞作定語,表示危險;“邦”是名詞,表示國家、政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經歷了多次戰爭,一度陷入危邦之境。
2. 他的決策導致了公司陷入了危邦,面臨著倒閉的危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危邦”與“危險的國家”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同時,可以結合故事起源中的魯國陷入危機的情景,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國家危機、政權崩潰相關的成語,如“四分五裂”、“內憂外患”等,可以幫助擴展對危邦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不小心把玩具車弄壞了,他覺得自己像是把玩具車弄成了危邦。
2. 小學生:這個國家的經濟危機嚴重,很多人都在為了生計而奔波,這真是一個危邦。
3. 初中生:歷史上有很多國家在戰爭中陷入危邦,國家的命運就像一張搖搖欲墜的紙牌。
4. 高中生:這個政權的腐敗導致了國家陷入危邦,人民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5. 大學生:在這個國家,政府的腐敗已經使得整個國家陷入了危邦,人民急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