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散
成語(Idiom):任散
發音(Pronunciation):rèn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放任自由,不加約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任散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兩個字組成。任指放任、不加約束,散指分散、散開。合在一起表示放任自由,不加約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放縱自己,不受任何限制或約束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事物沒有規律、無序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一段故事。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曾經對當時的皇帝說:“人之性本善,而任散則不善?!币馑际钦f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如果放任自由,就會變得不善。這句話被后人引用并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孩子太任散了,導致孩子變得無法無天。
2. 這個項目的管理太任散了,導致進展緩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任散拆分為兩個部分:任和散。任可以理解為“任意”,散可以理解為“散漫”。通過將這兩個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任重道遠”、“放之四海而皆準”等,以豐富自己的漢語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放假了,我可以任散地玩耍了!
2. 初中生:老師今天沒來,我們課堂上任散自習。
3.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紀律太任散了,學生都不守規矩。
4. 大學生:大學生活自由度很高,但也不能任散放縱自己。
5. 成年人:工作中要有一定的紀律,不能任散自己的行為。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