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券
成語(Idiom):逋券(būquàn)
發音(Pronunciation):bū q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欠債不還,拖延還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逋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逋指欠債不還,券指借據、債券。逋券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欠債人故意拖延不還債務,不履行債務的義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逋券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欠債人故意拖延不還債,不履行債務的情況。可以用于形容個人欠債不還、企業拖欠供應商貨款、政府拖欠債務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逋券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個人欠了很多債務,但是他卻故意拖延不還,欠債的人們非常生氣,于是他們將債券做成了一條條長長的繩子,把欠債人綁在了繩子上,讓他無法逃脫。這個故事后來就演變成了成語逋券,用來形容欠債人故意拖延不還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逋券由兩個漢字組成,逋和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欠了我很多錢,現在卻一直逋券不還。
2. 這個企業拖欠我們的貨款已經逾期很久了,真是太逋券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逋券。可以想象一個人被債券綁在繩子上,無法逃脫,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逋券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逃避債務、拖欠債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欠了我好多零食,現在卻一直逋券不還。
2. 初中生:這個學生一直逋券不還作業,老師很生氣。
3. 高中生:他欠了很多學費,卻一直逋券不還,學校已經發出警告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