陊剝
成語(Idiom):陊剝(dū bāo)
發(fā)音(Pronunciation):dū b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道德敗壞或品德墮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陊剝是由“陊”和“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陊,讀音為dū,意為道德敗壞;剝,讀音為bāo,意為剝奪。陊剝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的道德敗壞或品德墮落,失去原有的美好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陊剝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墮落,失去了原有的善良、正直等美好品質??梢杂糜诿枋鲆粋€人因為貪婪、虛偽、自私等原因而失去了道德標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陊剝的故事起源于《晉書·劉琨傳》。劉琨是晉朝時期的一個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將領,他為人正直廉潔,深受人們的敬重。有一次,劉琨在洛陽城內巡視時,看到一名官員因為貪污受賄而道德敗壞,于是用“陊剝”來形容他的墮落。后來,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敗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陊剝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陊”是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品德敗壞;“剝”是動詞,意為剝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是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但是因為貪婪而陷入了陊剝的境地。
2. 這個人原本是個好人,可是因為一時的誘惑陷入了陊剝的泥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陊剝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原本是一顆紅蘋果,但因為道德敗壞,逐漸變得黑暗無光,就像蘋果被剝去了皮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墮落不堪”、“道德淪喪”等,加深對道德敗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同學的零食,真是陊剝到了極點。
2. 初中生:這個人曾經是我們學校的模范生,沒想到最后竟然陷入了陊剝的境地。
3. 高中生:在這個利益至上的社會,很多人為了個人利益而陷入了陊剝的泥潭。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堅守道德底線,不被物質誘惑而陷入陊剝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