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俚
基本解釋
(1).同“ 下里 ”。 唐 元稹 《旱災自咎貽七縣宰》詩:“生小下俚住,不曾州縣門。” 五代 羅隱 《讒書·市儺》:“儺之為名,著於時令矣。自宮禁至於下俚,皆得以逐災邪而驅疫癘。”
(2).卑下鄙俗。亦指人或文辭之鄙陋者。 宋 岳珂 《桯史·尊堯集表》:“是知當時公議,雖小夫下俚,猶不愜,不特 了翁 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之奐》:“樂人所唱,皆下俚之詞。”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道經又有命 張良 注《度人經》勑表,其文辭絶類 宋 人之下俚者,至官秩亦然,可發一笑。”
成語(Idiom):下俚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下流低俗的言語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俚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言語或行為低級、庸俗、不文明。它指的是言談舉止粗俗、低級、不雅或不適宜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俚一詞通常用于批評或嘲笑言談舉止粗俗、低級的人或行為。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社交聚會、工作場所、媒體報道等,以表達對不文明行為的不滿或譴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俚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太和正音譜》中,用來形容言談舉止庸俗的人。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言談舉止低級、不雅的人或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俚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太下俚,完全不適合在正式場合出現。
2. 這個節目的內容太下俚了,不適合家庭觀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下俚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非常下流低俗,然后將這個形象與下俚這個詞語聯系在一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下俚相關的成語,如下流、下作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如何做一個文明、有修養的人,以避免言談舉止下俚。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笑話太下俚了,我們都不喜歡聽。
2. 初中生:他的言談舉止很下俚,沒有素質。
3. 高中生:這部電影的內容太下俚了,不適合我們這個年齡段的觀眾。
4. 大學生:他的幽默風格偏向下俚,有時候讓人感到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