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迦梨
成語(Idiom):僧迦梨 (sēng jiā lí)
發音(Pronunciation):sēng jiā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貪婪欲望無法滿足,永遠不知足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僧迦梨來源于佛教經典《法華經》中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名叫僧迦梨的比丘尼,她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不斷地向別人要求東西,但永遠無法滿足。因此,“僧迦梨”成為一個貶義詞,形容人的欲望永遠不滿足,貪得無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那些貪婪、貪心的人,形容他們的欲望永無止境,無論得到多少都不會滿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法華經》是佛教經典之一,其中的寓言故事“僧迦梨”講述了一個貪婪的比丘尼的故事。這個故事通過形象生動的描述,告誡人們貪欲無止境的危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僧迦梨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僧”表示比丘尼,指貪婪的人;“迦”表示無止境,形容貪欲無法滿足;“梨”表示梨子,代指欲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僧迦梨,無論得到多少都不滿足。
2. 這個人的欲望真是像僧迦梨一樣,永遠無法滿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法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貪婪的比丘尼一直要求別人給她梨子,但永遠得不到滿足,這樣可以形象地記憶“僧迦梨”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教義中關于貪欲的教導,以及其他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如“心猿意馬”、“孟母三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總是買很多零食,真是個僧迦梨。
2. 初中生:這個人的欲望真是像僧迦梨一樣,永遠都不滿足。
3. 高中生:現代社會有很多人都像僧迦梨一樣,貪婪無厭,追求無止境的物質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