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訟
成語(Idiom):遏訴
發音(Pronunciation):è s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遏止訴訟,防止爭端升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遏訴是由“遏”和“訴”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遏”意為阻止、制止,“訴”意為訴訟、爭端。遏訴的含義是通過某種方式或手段,阻止訴訟的發生,避免爭端的進一步升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遏訴常用于描述通過調解、協商等方式解決爭端,避免訴訟的發生。它可以用來表達對爭端雙方的勸解,以及對訴訟的不良后果的警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遏訴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劉琨傳》中。據傳,劉琨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善于調解糾紛,避免訴訟的發生。有一次,有兩個人因為爭奪一塊土地而發生爭端,準備上法庭解決。劉琨得知后,立即找到他們,耐心地進行調解,最終成功地讓他們放棄了訴訟的念頭。人們為了表達對劉琨的贊賞,創造了成語“遏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遏訴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遏”為動詞,意為制止、阻止;“訴”為動詞,意為訴訟、爭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爭議不大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盡力遏訴,通過協商解決問題。
2. 在法律程序開始之前,我們應該嘗試遏訴,通過調解達成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聯想到“遏”字和“訴”字的意義,遏止訴訟,防止爭端升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法律和調解相關的知識,了解更多解決爭端的方法和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和同學友好相處,遇到問題要互相包容,遏訴糾紛。
2. 初中生:在班級里,同學之間難免會有一些矛盾,我們應該學會遏訴,通過溝通解決問題。
3. 高中生:社會上的爭議和糾紛非常多,我們要學會遏訴,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爭端。
4. 大學生:在職場上,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學會遏訴,通過協商和談判解決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