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狩
成語(Idiom):苗狩(miáo shòu)
發音(Pronunciation):miáo s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識別和發現人才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苗狩這個成語中,“苗”指的是懸掛在門前的牌子,上面寫著人才的名字,而“狩”則表示尋找。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通過尋找,發現人才的行為。苗狩原本是古代官府舉行的一種選拔人才的活動,通過貼出牌子來征集人才,然后選拔合適的人才。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發掘和選拔人才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苗狩一詞常常用來描述企業、學校、政府等組織機構在尋找人才時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對于發現和培養人才的能力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苗狩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相傳,古代有個官員名叫苗裔,他非常善于發現和選拔人才。一次,他在京城的大街上看到一個小孩子正展示他的才藝,苗裔被他的天賦所吸引,立刻將他帶回家中培養。這個小孩子后來成為了一位杰出的詩人。苗裔的行為被稱為“苗狩”,成為了發掘人才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苗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語法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非常擅長苗狩,他們總能找到很多優秀的員工。
2. 他是一位非常懂得苗狩的老師,總能發現學生的潛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苗狩”與“尋找人才”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莊稼地里尋找苗子,希望找到最好的苗子來培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人才發掘和選拔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領域的人才需求和培養路徑。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是我們的苗狩者,他們幫助我們發現和培養我們的才能。
2. 中學生(13-18歲):學校舉辦了一場苗狩活動,希望能找到更多有潛力的學生。
3. 大學生(19-22歲):在大學期間,我們要學會苗狩,發現自己的優勢并進行專業選擇。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公司需要進行苗狩,找到適合的人才來推動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