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黠
成語(Idiom):積黠
發音(Pronunciation):jī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積累了許多壞習慣或不良品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積黠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積”意為積累,默默地積蓄;“黠”意為壞習慣或不良品德。積黠意指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壞習慣或不良品德,而自己卻并不自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積黠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長期以來積累的壞習慣或不良品德,尤其是那些不自知或無意識的情況。可以用于批評或警示他人注意自己的行為和品德修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只烏鴉長期以來偷竊他人的東西,積累了壞習慣。烏鴉不自知地以為自己是天生的賊,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自己長期以來的行為所致。后來,這個故事被引申為成語“積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明顯的修飾詞或者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看似謙和有禮,但實際上積黠已久。
2. 他長期以來對別人的東西沒有尊重,積黠成性。
3. 這個人一直以來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積黠的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積黠”這個成語與烏鴉偷竊他人東西的故事聯系起來,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其他成語,比如“積德”、“積善”等,來對比積黠的含義,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他偷偷摸摸地吃了別人的零食,真是個積黠的人。
2. 初中生(14歲):雖然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其實他積黠已久。
3. 高中生(17歲):這個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積黠問題,需要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