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諫
基本解釋
直言規勸。《管子·形勢》:“正諫死節,臣下之則也。”《孔子家語·子路初見》:“ 子貢 曰:‘ 陳靈公 宣婬於朝, 泄治 正諫而殺之,是與 比干 諫而死同,可謂仁乎?’” 明 文徴明 《送提學副使敘》:“朝野又翕然稱之,謂公之風采磊落,有古人正諫之風。”
成語(Idiom):正諫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君主或上級提出真實而切中要害的忠告或勸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諫是由“正”和“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正”表示正直、真實,而“諫”表示勸告、忠言。正諫的含義是指對君主或上級提出真實而切中要害的忠告或勸告,旨在幫助他們改正錯誤、避免災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諫一詞常用于形容對領導或上級提出真實、中肯的忠告或勸告的行為。在工作場合,當有人發現領導的決策存在問題或可能引發不良后果時,可以使用正諫這個成語來形容自己的行為。此外,正諫也可以用來形容對他人的行為提出真實、中肯的批評或建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場。在古代,官員們對君主或上級提出真實、中肯的忠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可以幫助君主或上級做出明智的決策,并避免國家或組織的災禍。正諫這個成語在古代官場中被廣泛使用,并成為官員們追求忠誠和正直的標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正諫之詞,勸告領導不要冒險做出那個決策。
2. 她敢于直言不諱地正諫,得到了領導的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正”字與“直”字聯系起來記憶正諫這個成語。正直是指一個人的品質,而正諫則是指這種品質在對君主或上級提出忠告或勸告時的體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正諫相關的成語,如“忠諫逆耳”、“直言敢諫”等。這些成語都與對君主或上級提出真實、中肯的忠告或勸告有關,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正諫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想正諫一下,我們學校的操場需要修繕。
2. 初中生:我決定正諫領導,我們學校的飯菜質量不夠好。
3. 高中生:我打算正諫市長,我們社區的環境需要改善。
4. 大學生:我準備正諫公司的CEO,我們的工作流程需要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