儜拙
成語(Idiom):儜拙
發音(Pronunciation):nèng z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動笨拙,不靈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儜拙是由“儜”和“拙”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儜的意思是愚笨,拙的意思是不靈活。儜拙形容一個人的行動笨拙,不靈活,缺乏靈巧和敏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儜拙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動作或行為不夠靈活,笨拙不堪。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技能或表演水平低下,或者在某個領域中不擅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儜拙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詩人,他雖然才華橫溢,但行動卻非常笨拙。有一次,李白在宴會上,不小心把酒杯碰翻,酒灑了一地。大家都笑他儜拙。從此以后,儜拙就成為形容李白行動笨拙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儜拙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跳舞時總是儜拙地踉蹌著,一點也不優雅。
2. 這個學生雖然很聰明,但在體育運動方面卻非常儜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儜拙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與李白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李白在宴會上不小心把酒杯碰翻,然后大家都笑他儜拙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儜拙相關的成語,如“拙儜”、“蠢拙”等。同時,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行動靈活、敏捷的成語,如“身輕如燕”、“手疾眼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寫字總是儜拙地筆畫歪七扭八的。
2. 初中生:他參加籃球比賽時總是儜拙地運球,被對手輕松搶斷。
3. 高中生:她雖然很聰明,但在跳舞方面卻非常儜拙,總是跳不好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