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吟
成語(Idiom):枯吟
發音(Pronunciation):kū y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枯燥的吟唱或朗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枯吟是指吟唱或朗誦時缺乏激情、干癟無味,形容表演或表達方式單調乏味,缺乏生氣和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枯吟常用于描述演講、朗誦、表演等場合中,形容表演者缺乏激情、冷漠無味,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枯吟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故事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表達了琵琶彈奏者對自己命運的不滿和哀愁。這首詩的詩句“枯魚之肆,以及之翁”形象地描繪了枯燥無味的吟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枯吟是由“枯”和“吟”兩個字組成的,表示吟唱時缺乏激情和生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太枯吟了,聽得我都快睡著了。
2. 這個舞蹈表演乏味枯燥,完全沒有感染力。
3. 演員的表演太枯吟了,缺乏情感的表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枯吟”詞語中的“吟”字,想象一個人在吟唱時沒有任何激情和生氣,聲音干癟無味,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要更深入地學習成語,可以了解一些相關的成語,如“枯燥無味”、“乏味透頂”等,以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課太枯吟了,我都快睡著了。
2. 初中生:他的朗誦太枯吟了,完全沒有感染力。
3. 高中生:這個演講乏味枯燥,聽得我幾乎要打瞌睡了。
4. 大學生:這個戲劇表演太枯吟了,演員完全沒有情感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