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撥
成語(Idiom):披撥(pī bō)
發音(Pronunciation):pī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衣襟或頭發散亂不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披撥是指衣襟或頭發散亂不整的樣子。形容人的形象不整潔或懶散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披撥常用于貶義,多用來形容人的形象不整潔,不修邊幅,或者形容人的態度懶散不認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別人的不修邊幅或者自己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披撥”源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的故事。相如是西漢時期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相如在一次前往京城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這位老人告訴相如,他是一位失去家園的流浪者,因為沒有錢買衣服,所以衣襟散亂不整。相如聽后深感同情,便給了他一些錢,幫助他解決了一些困難。后來,相如用“披撥”來形容這位老人的衣襟散亂不整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披撥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穿著衣襟披撥的樣子,一點也不像一個公司的總經理。
2. 她的頭發披撥著,看起來像是剛從床上起來的樣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披”和“撥”兩個字的意思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披指的是衣襟散亂的樣子,而撥指的是整理、梳理的動作。結合這兩個字的意思,就可以記住“披撥”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形容人的形象相關的成語,如“衣冠楚楚”、“衣冠禽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回家的時候,衣襟披撥的,看起來很懶散。
2. 初中生:她的頭發披撥著,一點也不像個學生會的成員。
3. 高中生:他的形象總是衣襟披撥,給人一種不專業的感覺。
4. 大學生:她穿著衣襟披撥的樣子,一點也不像個大學生。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