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袷
成語(Idiom):曲袷
發音(Pronunciation):qū ji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謙虛、客氣,態度謹慎謙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曲袷是由“曲”和“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曲”表示彎曲、謙遜;“袷”是古代的一種衣服,有長袖且下擺可以折疊。曲袷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的言辭謙虛、態度謹慎謙遜,不敢放肆張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曲袷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態度謙虛、言辭謹慎。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言辭和態度上非常客氣、謙虛,不敢過于自信或自負。這個成語適用于各種場合,比如在面對長輩、領導或者陌生人時,表示恭敬有禮,不敢放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曲袷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宋代。當時有一位叫王安石的官員,他為人謙遜有禮,對待他人總是非常客氣。有一次,王安石到一位高官家做客,因為禮儀的關系,他需要在進入客廳之前脫下外衣。然而,他的外衣是曲袷制作的,摺疊起來非常麻煩。為了表示自己的謙虛,王安石將外衣摺疊得非常整齊,不敢有一絲一毫的瑕疵。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曲袷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長輩總是曲袷而謙遜。
2. 在與領導交流時,他的言辭總是曲袷有加。
3. 她的態度非常曲袷,讓人感到非常舒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曲袷”這個成語形象地聯想為一個人謙虛地低頭,彎曲著身體,穿著一件袷子制作的衣服。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曲袷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曲袷相關的成語,比如“曲肱而枕”(qū gōng ér zhěn),意思是形容人謙遜低調,不敢放肆自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要謙虛謹慎,不要太曲袷。
2. 初中生:在面試時,我曲袷地回答了面試官的問題。
3. 高中生:他在演講比賽中表現得很曲袷,沒有一絲傲慢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