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
基本解釋
(1).大湖沼;大藪澤。《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宋 梅堯臣 《送趙諫議知徐州》詩:“ 呂梁 水注千尋險,大澤龍歸萬古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 ,為導者誤入大澤中,沮洳難行,人馬多死。” 魯迅 《亥年殘秋偶作》詩:“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云齒髮寒。”
(2).即 大澤鄉 。《史記·項羽本紀》:“ 秦二世 元年七月, 陳涉 等起 大澤 中。”
(3).大恩惠。《禮記·祭統》:“祭者,澤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詩大澤之博,廣符瑞之富。” 李周翰 注:“大澤,謂天子之惠澤。”
成語(Idiom):大澤
發音(Pronunciation):dà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大水澤,比喻廣大的水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澤是由“大”和“澤”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大澤的基本含義是指廣大的水域,特指大湖、大河或大海。在成語中,大澤常常用來形容水域的廣闊和浩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澤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湖泊、河流或海洋的廣大和壯闊。它可以用來形容自然景觀,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胸襟寬廣、志向遠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澤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大明》中的一首古代詩歌中:“大澤焉肆,百流既集。”這首詩歌描繪了大澤的景象,意味著水流匯聚成大澤的壯觀景象。后來,大澤成為一個常用的比喻,用來形容廣大的水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大澤”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語法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大澤的面積相當于一個小國家。
2. 他的胸襟如大澤一般,氣度非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法來記憶成語“大澤”。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廣闊的湖泊或海洋邊,感受大澤的廣闊和壯闊,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大澤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澤被世賢”、“澤及萬世”等。也可以學習與大澤相關的地理知識,如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最長的河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夢想有一天能夠坐船在大澤中暢游。
2. 初中生:他的胸襟如大澤一般,志向高遠。
3. 高中生:這座城市被大澤環繞,景色非常美麗。
4. 大學生:他的學識如大澤一般,淵博而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