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體
基本解釋
(1).謂祭牲分解的九個部分。《儀禮·特牲饋食禮》“尸俎:右肩、臂、臑、肫、胳、正脊二骨、橫脊、長脅二骨、短脅” 漢 鄭玄 注:“尸俎,神俎也。士之正祭禮九體,貶於大夫,有併骨二,亦得十一之名,合少牢之體數。” 李如圭 集釋:“肩、臂、臑、肫、胳、脊、脅為七體;特牲禮則增橫脊、短脅而九;少牢又增脡脊、代脅而十一。”
(2).指人體的九個組成部分。
成語(Idiom):九體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體各方面都具備完美的特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體源自佛教,佛教認為世間一切物質都有九個方面的特質或屬性,稱為九體。這九個方面分別是色身體、受體、受生體、意識體、心體、根本智體、辯才智體、忍辱智體和成勢智體。九體成語形容一個人或物體在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沒有任何缺點或瑕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體常用于贊美、夸獎一個人或物體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優秀、完美無瑕。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能力、品德、外貌等方面都非常出色,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品質、設計等方面都非常完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佛祖歷代通燈錄》中。佛教認為九體是一種完美的存在,是一個人或物體具備了各種良好品質和特質。因此,九體成語也常用于佛教經典和寺廟的描述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體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九”和“體”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九體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品德端正,人緣也很好。
2. 這座建筑設計得十分九體,無論從外觀還是內部結構都非常完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九體成語與佛教的九體特質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或物體在各方面都具備完美的特質,形成一個九體的形象。也可以將九體與九個方面的特質進行對應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關于佛教九體特質的知識,了解佛教對于完美的理解和追求。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是一個九體的運動員,他擅長跑步、游泳、跳遠等各種項目。
2. 初中生:我媽媽是一個九體的家庭主婦,她既會做飯又會打理家務,每天都讓家里整潔有序。
3. 高中生:這部電影的畫面和音樂都是九體的,給人一種非常完美的觀影體驗。
4. 大學生:他是一個九體的學者,不僅在學術方面有很高的造詣,還關心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