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制
基本解釋
《禮記·王制》:“六十歲制,七十時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孔穎達 疏:“月制,謂一月可辦衣物易得者也,轉老彌切也。”后用以指耄耋之年。 隋 江總 《讓尚書令表》:“陛下聽覽餘辰,曲垂昭納,遂斯反汗,高選具瞻,則敝蓋敝帷,使臣暮齒,歲制月制,賒臣皓髮,不以一怠。”
成語(Idiom):月制
發音(Pronunciation):yuè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按月份計算、安排或制定的制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月制是指按照月份進行計算、安排或制定的一種制度。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月制常常用于規定工資、獎金、考核、計劃等內容。月制的實施,可以使人們更好地掌握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方便了計算和管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月制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在企事業單位,工資的發放、獎金的評定、績效的考核等都常常采用月制。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作業布置、考試安排、學期計劃等也常常按照月制進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生活費用、家庭支出等也可以按照月制進行管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月制作為一個成語,沒有明確的故事起源。它是根據人們對時間的劃分和管理需求而形成的,成為一種常用的制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月制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公司的工資是按月制發放的。
2. 學校的考試安排是按月制制定的。
3. 這個項目的進度計劃是按月制進行管理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月制”與時間、工資、考試等相關的概念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例如,將“月制”與每個月發放的工資聯系起來,或者將“月制”與按月份進行考試的安排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例如“時光荏苒”、“日新月異”等。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制度相關的成語,例如“規章制度”、“法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學校的考試安排是按月制的。
2. 初中生(13-15歲):我的零花錢是按月制發放的。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學校的學期計劃是按月制制定的。
4. 大學生(19-22歲):我的實習工資是按月制發放的。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我們公司的績效考核是按月制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