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塵
基本解釋
(1).佛教語。猶言世界。 宋 蘇軾 《遷居》詩:“吾生本無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刼,塵塵各有際。” 趙次公 注:“佛以世界為塵,塵塵有際,言物各有世界也。” 宋 范成大 《十月二十六日偈》:“窗外塵塵事,窗中夢夢身。”
(2).佛教語。猶言世世;無量數。 唐 常達 《山居八詠》之五:“真性寂無機,塵塵祖佛師。” 宋 蘇軾 《夢齋銘》:“夢覺之間,塵塵相授,數傳之后,失其本矣。”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歷刼如何報佛恩?塵塵文字以為門。”
成語(Idiom):塵塵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 ch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塵土、灰塵。比喻世俗、塵世間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塵塵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它的基本含義是指塵土、灰塵,但在成語中,它的意義更為抽象。塵塵表示世俗、塵世間的事物,與佛教中的“塵世”相對應。它常常用來形容世俗的繁雜、塵囂,以及追求物質欲望所帶來的紛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塵塵可以用來形容世俗的浮躁、喧囂,以及人們對物質欲望的追求。它常常用于文學作品、詩歌、歌曲等藝術創作中,以表達對塵世間的思考和感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塵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烈文》中:“塵塵之土,惟予與爾。”這句詩意味著人們都是由塵土所組成,只有我和你才是相互的。后來,塵塵逐漸演變為表示世俗、塵世間的事物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塵塵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名利不感興趣,寧愿遠離塵塵的紛擾。
2.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里,我感到心靈已經被塵塵所遮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塵塵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與“塵土”或“灰塵”聯系起來。想象塵土飛揚、灰塵彌漫的場景,將塵塵與世俗、塵世間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佛教的“塵世”有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的教義和修行方法,以及如何在塵世間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4-6歲):小明玩得太開心,全身都沾滿了塵塵。
2. 小學生(7-12歲):我希望能夠遠離塵塵,過上簡單而純凈的生活。
3. 初中生(13-15歲):在這個塵塵的世界里,我渴望尋找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4. 高中生(16-18歲):塵塵的紛擾讓我感到疲憊不堪,我希望能夠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5.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在追逐物質欲望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陷入塵塵的紛擾,很難保持內心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