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徒
基本解釋
常供官役的役徒。別于臨時征調的役夫。《左傳·襄公九年》:“使 華臣 具正徒。” 杜預 注:“正徒,役徒也。司徒之所主也。” 孔穎達 疏:“司徒所具正徒者,常共官役,若今之正丁也。”《漢書·五行志上》:“表火道,儲正徒。”
成語(Idiom):正徒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行事正直,品德高尚,嚴守法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徒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字面意思是“正直的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嚴守法紀。正徒是一種道德上的稱贊,表示一個人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徒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都表現出正直、誠實、守法的品德。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行為準則,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正徒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它是中國古代成語之一,早在《漢書·藝文志》中就有記載。正徒這個成語在古代被廣泛運用,是對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高度稱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徒由“正”和“徒”兩個字組成,其中“正”表示正直、正義,而“徒”表示人。這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意思明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正徒,從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2. 她是我們班的正徒,學習成績優秀,品德高尚。
3. 公司希望員工都能成為正徒,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其他成語或詞語進行對比來記憶正徒這個成語。例如,正徒與“歪瓜劣棗”相對,正徒表示正直、品德高尚,而“歪瓜劣棗”則表示不正派、品質低劣。可以通過對比記憶這兩個成語,加深對正徒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正徒這個成語,可以了解一些相關的成語或詞語,例如“正直”、“品德”、“守法”等。還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或文章來加深對正徒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正徒,每天都按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做一個正徒,遵守校規校紀。
3. 高中生:作為未來的社會棟梁,我們要做一個正徒,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