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尅
成語(Idiom):刑尅
發(fā)音(Pronunciation):xíng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行動中要慎重,不可輕率行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刑,原指刑罰,尅,原指尅殺。刑尅合在一起,比喻在行動中要謹慎小心,不可輕率行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告誡他人要謹慎行事,不可冒險或輕舉妄動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梁惠王上》中有一則故事:梁惠王曾經(jīng)問孟子:“仁者能從事于刑乎?”孟子回答說:“仁者當然不能從事于刑。”于是梁惠王問:“夫刑,有不可不用之時,惡能無用之?”孟子回答說:“刑用于不可不用之事,不可不用之時,用之則有功,不用則有害。然而,仁者盡量避免使用刑罰,因為刑罰是殘忍的,仁者應(yīng)當以德行來治理國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行動中要慎重,不可輕率行事。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做決定之前,我們要先三思而后行,切莫刑尅。
2. 他在事業(yè)上一直很謹慎,從不輕易刑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刑尅”聯(lián)想為“行尸走肉”,表示行動之前要慎重思考,不可輕率行事。
延伸學(xué)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相關(guān)成語,如“謹小慎微”、“三思而行”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6-12歲):我們要刑尅,不可以隨便亂動。
2. 初中生(13-15歲):在選擇朋友時,要刑尅,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3. 高中生(16-18歲):在做決策時,我們應(yīng)該刑尅,不要輕易被他人的意見影響。
4. 大學(xué)生(19-22歲):在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我們要刑尅,不可冒險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