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六
基本解釋
亦作“ 馬泊六 ”。亦作“ 馬八六 ”。亦作“ 馬百六 ”。指撮合男女搞不正當關(guān)系的人。 宋 無名氏 《張協(xié)狀元》戲文第四五出:“我 勝花娘子 ,見報街道者:唱《太子游四門》,撞見馬八六。” 明 沉璟 《義俠記·設伏》:“若有好親事與我説一頭兒。若會做馬百六,我便費些錢也罷。”《水滸傳》第二四回:“ 王婆 笑道:‘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説風情,也會做馬泊六。’”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馬伯六》:“俗呼撮合者曰馬伯六,不解其義。偶見《群碎録》:‘北地馬羣,每一牡將十餘牝而行,牝皆隨牡,不入他羣……愚合計之,亦每伯牝馬用牡馬六疋,故稱馬伯六耶?’” 聶紺弩 《論武大郎》:“他的性命斷送在奸夫淫婦和‘馬泊六’手里了!”
成語(Idiom):馬伯六
發(fā)音(Pronunciation):mǎ bó li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有本領卻不用,不懂得珍惜和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伯六是一個民間故事中的人物,他非常擅長騎馬,但卻從不參加比賽或展示自己的技能。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具備一定才能卻不去發(fā)揮、不懂得利用機會的人。它提醒人們要珍惜自己的才能,不要浪費機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伯六常用于形容那些有能力卻不用的人,或者用來勸誡他人不要浪費才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例如工作、學習、比賽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伯六的故事流傳于中國民間,具體的起源尚不明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馬伯六”的結(jié)構(gòu)為“名詞(馬伯)+ 數(shù)字(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馬伯六,有那么多才能卻從不展示。
2. 別像馬伯六一樣,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才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伯六的形象與一個有才華但從不發(fā)揮的人聯(lián)系起來,形象化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才能、機會利用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班門弄斧”、“臥薪嘗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成為馬伯六,我要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
2. 初中生:他有很多音樂才華,可是卻總是馬伯六,從不在學校音樂會上表演。
3. 高中生:我不想成為馬伯六,我要充分利用高中這個平臺,發(fā)揮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