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甲
成語(Idiom):排甲(pái jiǎ)
發音(Pronunciation):pái ji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揭露、揭穿別人的偽裝、假面具,使其喪失威信和聲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排甲一詞源于古代戰國時期,甲指的是戰士們的盔甲,排指的是除去、揭露。排甲比喻揭穿別人的偽裝,使其失去威信和聲望。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揭發、揭露別人的真面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排甲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揭露、揭穿別人的偽裝和虛偽行為??梢杂糜诟鞣N社交場合,如工作環境、學校、家庭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名叫莊子的哲學家。一天,莊子在街上遇到了一個自稱是“天下第一美人”的女子,她身穿華麗的衣服,妝容精致。莊子對她的美貌產生了懷疑,于是他用手指去掀開她的衣服,結果發現她的身上穿著一身破爛的衣服。這個故事后來演變成了成語“排甲”,用來形容揭露別人的偽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排為動詞,甲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調查,成功地排甲了那個行騙的人。
2. 這篇報道揭露了政府官員的貪污行為,真是排甲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排甲”與“揭露偽裝”這個意思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用手指去掀開別人的偽裝,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排甲”相關的成語,如“排山倒?!?、“排除萬難”等,了解更多有關揭露和排除障礙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發現了小明作弊的行為,對他進行了排甲。
2. 初中生:班長揭發了同學們的遲到行為,成功地排甲了他們。
3. 高中生:學生會主席發現了學校領導的貪污行為,決心要排甲。